im安卓版

当前位置:主页 > im安卓版 > im安卓版三

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者:imToken官网发布时间:2024-01-23 11:27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2024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新航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回升向好。但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仍需克服困难和挑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新三样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更快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二个字——“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扩大内需、新型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都属于“进”。新产业、新消费、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都属于“立”。进方能促稳,先立而后破。

大科学装置

  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如何才能真正挑起大梁?2023年12月22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真正挑起大梁,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增量的贡献上,还要体现在发展质量效益的领先上、产业与科技的支撑上、国际市场地位的稳固上。一言以蔽之,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式现代化

  从此次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记者选择了与2024年江苏经济“进”和“立”紧密相关的五个焦点问题,即: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新型消费、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统筹化解风险,采访了多位专家,请他们进行深入解读。

  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4年,我国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传递出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信号。即: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

  2023年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江苏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发展,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何谓“新质生产力”?研究者指出,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其中就包含“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选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当前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江苏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高地”、创新资源集聚的科教强省,2024年以及更长时期,应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全省和全国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挑起中国稳定发展的大梁?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专家。

  【专家观点①】

  突破科创短板 产业向高向新

  培育专精特新 嵌入城乡融合

  吕永刚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兴生产力和高阶生产力。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即: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不我待。欲实现“以新促质”,这是战略必选。

  江苏一直是全国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压舱石”,肩负“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责,有条件也有责任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率先探索,打开更多前沿性、颠覆性的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立足省情,面向未来,江苏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议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发力突破科创短板。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变量和最大动力源。

客服咨询 9:00-24:00
谷歌地图 | 百度地图